第853章 张圣人的天团-《瀚海唐儿归》
第(1/3)页
张昭骏(马杀才)满脚是泥的从水渠里爬了上来,在他眼前的,是极为开阔,波光粼粼的河段。
而随着张昭骏的上岸,震天欢呼声就在两岸响起。
如果此时能有一架无人机从天上拍摄的话,就会发现这一段河道上,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。
有桂林左中右三卫的卫所兵,有桂林府九县的巡检司巡捕兵,有从桂林府九县以及从北面的湖南行省全州府,西面的融州征调而来的民夫。
他们不论作何装扮,无论官民,都在尽情的欢呼。
而能让他们这么开心的事情,就是灵渠中最重要的大天平和小天平修复工程终于完工。
这使得灵渠的北渠和南渠终于可以通航,标志着灵渠可以再次发挥它的作用了。
灵渠始建于秦朝,这是一条在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运河工程,虽然全程只有不到四十公里,但却承担起了沟通岭南与中原的重任。
因为灵渠沟通的,是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。
有了它的存在,理论上一艘在长江中航行的船只,只需要通过内陆水系,就一直能航行到广州湾。
这在水运具有便捷、省时、省力、节约成本等优点的古代,怎么夸都不为过。
可以这么说,如果没有灵渠,大秦不可能那么快就征服百越,汉武帝也可能因为岭南毫无价值,而不去攻灭南越国。
交趾就是因为没有一条灵渠这样的河流可以和中原沟通,而极容易滋生割据风气。
任何一个朝廷,想要平定岭南,灵渠就是必须要修缮的水利工程,没有灵渠,就谈不上安定岭南。
欢呼声中,兵将官员百姓们簇拥着张昭骏往四贤祠走去。
所谓的四贤祠,供奉的是对灵渠有绝大贡献的四个人。
其一是秦国监御史禄,此人据说是百越人,没有姓,官至监御史,所以后世大多称呼他为史禄。
就是他设计并施工建设了灵渠,开创性设计了船闸式运河,使得落差高达几十米的漓江和湘江水系能够自由通船。
其二为汉伏波将军马援,其三为唐桂管观察使李渤,其四为唐桂州刺史鱼孟威。
这四人中,禄负责修建了灵渠,其余三人都是在维护、扩建、完善灵渠这一项事情上,做出了极大贡献。
而原本这四贤祠只是灵渠周边的百姓得了灵渠的好处,而自发的祭拜,从祠这个性质就看得出来,这不是官方的祭奠,而是一个县或者几个县的百姓所建。
在此时来说,没有经过官方的认证,叫淫祀。
但好在百姓祭奠的这四人,都是官面上的人物,也是对本地有恩之人,特别还有伏波将军马援在其中,从而勉强算是摆脱了淫祀的范畴,但仍然无法摆到台面上来。
张昭骏在到任之后,立刻就意识到了,解决四贤祠的地位问题,就是最好的收揽桂林府九县百姓人心之手段。
于是,他刚到任,就专门赶到差不多只是个茅草屋的四贤祠祭拜,并向周围百姓承诺,若是他们能协助疏通灵渠,就会上报朝廷将四贤祠‘转正’。
在张昭骏到之前,灵渠已经失去作用快三十年了。
距离最近一次的修缮,是唐咸通九年,公元868年,桂州刺史鱼孟威疏通、扩建的。
此人不但是一个水利专家,还不知道通过什么办法,说动了财政本来就非常不宽裕的唐廷和周围节度使来集资修复灵渠。
这一次的修复,声势十分浩大,鱼孟威征发了超过五万百姓,历时一年多,耗费了五百三十余万贯的天文数字银钱,对灵渠进行了秦朝之后最大规模的修复和扩宽。
史载鱼孟威修复、拓宽灵渠之后,不但能通航几十吨的巨舟,还渠遂汹涌,虽百斛大舸,一夫可涉。
也就是说,载重六七吨的大船,只需要一个水手就能从容驾驶,可见水流之充沛。
而张昭骏到了桂林之后,差不多五年的时间里,就只干了三件事。
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建立桂林三卫,恢复桂林府因为马楚和南汉不断交兵,已经十室六七空的民生。
第二件事则是把随着他南下到达桂林府的亲军左神威卫,改造成为一支不但可以陆战,还能适应岭南河流的内河水师。
左神威卫的骨干,是一小部分河陇甲士加上原后晋禁军组成。
在南下的时候,张鉊又将马楚降军数千塞给了张昭骏,再加上原本就在桂林府的马楚静江节度使牙兵数千,心腹少,外人多,情况非常复杂。
但张昭骏不负众望,五年时间内,仅仅靠着两千多心腹,就凭借个人能力和威望,收服了其余多达万余成分复杂的兵将。
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以亲卫左神威卫,禁军静江镇、武略镇这一卫两镇为主,加上卫所军三卫以及巡检司巡捕兵,枪棒、弓箭手的强盛武力。
第(1/3)页